-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
- 单位名称或姓名:哈尔滨科技大市场
- 技术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雏鹅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有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成为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制与开发团队利用现有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平台,研制出了新型治疗小鹅瘟的鹅源治疗性抗体。本产品为本动物源基因工程抗体,规避了异源抗体产生免疫排斥的弊端,又具备特异性强、纯度高、安全性好的优势,有望在未来养鹅业上用于防治小鹅瘟。 转让,实施许可,合作开发。 具体条件面议。
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制与开发团队依托于黑龙江省高校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该团队研发人员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企业导师4人,在研博士、硕士研究生31人。 该团队成果转化2项,包括2013年“脂糖素”和2015年“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源重组抗体”。获得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已转化4项。主持、承担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科研项目24项,经费达2273万元;获得横向开发经费481万元。主编、参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5本。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3篇,其中SCI收录92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230以上。 该团队致力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脂糖素)是该团队开发的治疗糖尿病的生物制品1类新药。该项目已经完成成药性研究工作,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造福人类健康,东北农业大学将脂糖素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转让给“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2018年11月“脂糖素”申请了临床批件。该产品的成功将造福于中国1.16亿糖尿病患者,以及全球约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其产值将达到30亿人民币以上。 该团队还致力于兽用药物的研制,所开发的“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源重组抗体”是兽医界首例同源治疗性抗体,突破了兽医领域几百年来使用抗血清、单克隆抗体或卵黄抗体预防和治疗动物传染病所造成的人为传播疾病、排斥反应和半衰期短等瓶颈问题,开创了兽医病毒病治疗史的新局面。该产品得到国内多家企业的关注,最后转化到中牧集团乾元浩制药集团。该产品于2019年7月申请了临床试验,有望3年内获得药号和生产批文。该产品的成功将为兽药企业带来预计约6千万的产值。 目前,该团队还有若干个在研项目均进展良好,正在与多家公司洽谈成果转化事宜。
目前小鹅瘟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其中主要靠接种弱毒疫苗进行预防,而弱毒疫苗存在毒力返强以及受母源抗体干扰等缺陷。在小鹅瘟的治疗方面主要依靠卵黄抗体和抗血清,但是它们仅在发病早期发挥作用,且由于成本问题多数选用异源卵黄抗体和抗血清,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随着我国养鹅业的不断发展,研制安全、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尤为重要,基因工程抗体作为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产物逐渐成为抗体研制与发展的新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制药团队利用现有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平台,研制出了新型治疗小鹅瘟的鹅源治疗性抗体。本产品为本动物源基因工程抗体,规避了异源抗体产生免疫排斥的弊端,又具备特异性强、纯度高、安全性好的优势,有望在未来养鹅业传染性疾病防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治疗小鹅瘟的鹅源治疗性抗体为本动物源基因工程抗体,不受血浆资源的限制,可避免水平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同时也避免了异源抗体的排斥反应,保持了同源抗体半衰期长的优点。
中国是一个水禽养殖大国,鹅养殖业更占其中很大的比重。由于GP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制约养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GP疾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通常会在种鹅产蛋前采用疫苗对其进行免疫,以使雏鹅在出生后获得良好的母源抗体来对抗GP。这种被动免疫方式一般情况下会给雏鹅带来保护,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为了保证种鹅免疫成功使雏鹅稳定地获得母源抗体,往往需要对种鹅进行长期、反复免疫,这就造成免疫成本过高。市面上常用的疫苗多为GPV活疫苗,注射后存在毒力返强以及散毒的风险。尽管有母源抗体的保护,但是新生雏鹅比较脆弱以及雏鹅出生后存在免疫空白期的问题都会使雏鹅遭受GP的危害。雏鹅一旦患病,应立即隔离并采取注射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这种被动的免疫方式,对雏鹅抵抗GP疾病往往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抗血清的效果最好,但是抗血清成本昂贵,鹅源抗血清又较少。卵黄抗体的成本较抗血清低,但鹅产蛋受季节限制,造成鹅源卵黄抗体的制备也受限制。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人们利用羊等动物制备抗血清,以及采用产蛋无季节限制的鸡制备卵黄抗体。尽管这些异源的抗血清和卵黄抗体可以替代鹅源取得同样的免疫治疗效果,但它们在使用时造成了免疫排斥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并且抗血清和卵黄抗体在制备上无法保证各批次抗体的效价一致。 随着人们对GPV研究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防治小鹅瘟手段的研究上已经从传统药物扩展到基因工程药物。目前对小鹅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上,已出现针对GPV的基因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等,它们都可以显著提高GPV对雏鹅的免疫。但是在针对小鹅瘟疾病方面的基因工程抗体仍寥寥无几。自基因工程抗体出现以来,在人类疾病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治疗类风湿的单抗药物英夫利昔、阿达木,治疗肿瘤的单抗药物利妥昔等,这些基因工程药物都极大程度的减轻了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在动物疾病药物研究方面,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疾病、犬细小疾病等的抗体药物研究也相继被报道。作为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具备排斥反应弱、方便改造、质量易控以及适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治疗小鹅瘟的鹅源治疗性抗体为本动物源基因工程抗体,可以治疗GP,并避免了传统抗体的副作用,又可以稳定、大规模的生产,完全符合鹅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
中国是一个水禽养殖大国,鹅养殖业更占其中很大的比重,我国鹅的年饲养量为6亿羽左右。小鹅瘟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制约养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北农业大学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制与开发团队研制的治疗小鹅瘟的鹅源治疗性抗体为本动物源基因工程抗体,可以治疗GP,并避免了传统抗体的副作用,又可以稳定、大规模的生产,完全符合鹅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年销售额可达到几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