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成果
搜索
地理标志产品 五营黑木耳
发布时间: 2024-08-02 浏览量:7
- 交易方式:
- 联系电话:13796513339
- 单位名称或姓名:
- 技术领域: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项目是来源于2022年伊春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地理标志产品 五营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2-01)。研究起始终止日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标准于2023年9月19日通过伊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技术审查,标准编号为DB2307/T 005-2024。
五营气候条件优越,原料资源丰富,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丰富的水资源都适合黑木耳栽培,木耳多糖含量高,形成地域特色。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第64号公告批准五营黑木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有关要求,五营黑木耳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并由相关标准主管部门发布。且由于五营黑木耳缺乏规范性栽培技术标准指导,品种混杂、生产技术不规范、污染率高、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各企业之间种植技术参差不齐,种植过程中稳定性差、产品质量、产量难于保证,极大地挫伤了食用菌种植者的积极性,制约着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的发布实施,为五营黑木耳种植企业、加工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以及黑木耳主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增加了对五营黑木耳质量及品牌的控制力,对五营黑木耳产品的感官、理化指标有了评价依据,对五营黑木耳的销售、知名度、品牌形象都将带来积极的提升作用,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五营黑木耳产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从业人员,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2005年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2006]第64号公告制定,突出对五营黑木耳产地的自然条件和其生产性能作出明确、清晰的交代。标准的质量技术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卫生安全指标参照GB 19169《黑木耳菌种》、GB/T 6192《黑木耳》、GB 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五营黑木耳质量特色基础上确定本标准的指标值设置和规定,在部分指标具体限量上作了调整,总糖由≥22%上升到≥25%;灰分指标由≥3.0%,结合国标GB/T 6192-2019《黑木耳》中灰分≤6.0%指标要求,调整灰分≥3.0%~6.0%之间;按着黑木耳理化指标检测要求,添加了“干湿比”“水分”两个指标,按着国标GB/T 6192-2019《黑木耳》要求,干湿比≥1:9以上,水分≤12%,修改后的指标明显严于国标GB/T 6192-2019《黑木耳》,体现出五营黑木耳原产地产品质量特色。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五营黑木耳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栽培种制作、栽培管理,采收干制,病虫害防治,质量要求,废弃菌包处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调研,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产品生产经验,充分考虑了五营黑木耳生长分布区独特的自然气候特点、新技术应用及市场需求,产品特性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规范操作,控制各生产环节质量,生产出的黑木耳质量均高于现行的国内标准。编制标准的技术指标合理、先进,可操作性强,宜于推广应用,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研究的先进水平。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标准制定参考了国内外黑木耳栽培有关的方法和技术文献,并结合前期大量的科研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经验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指标上力求科学、先进、可行,为大量生产及改进留有余量,以便于能指导生产,既考虑标准的前瞻性又顾及企业、农户的生产实际,规范五营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要求、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技术要求等。同时,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本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上切实可行,部分指标高于国家标准,保证五营黑木耳地域自然环境质量特色和质量安全,适用于五营黑木耳的生产。技术是成熟的,安全的。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标准技术已在黑龙江科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应用。由于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掌握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程度不同,五营黑木耳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从深度和广度掌握黑木耳栽培和管理中各项技术指标,使食用菌生产企业及农户做到标准生产,规范生产。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